1、汽车市场的精细划分依据了多种标准,主要包括地理气候因素、人口因素和心理因素。首先,从地理和气候条件来看,在寒冷的地区,汽车用户对于汽车的保暖性能和暖风设施的需求尤为突出,他们对汽车的防冻能力和冷启动效果,以及防滑安全措施有着严格的考量。
2、市场细分是根据影响顾客需求和欲望的某些因素,按顾客需求爱好的差别来区分市场,形成若干客户群体。汽车市场可以按用途要求分为货车市场、客车市场,按购买力分为高档车、中档车和低档车市场等。
3、汽车市场细分的标准包括地理气候因素、人口因素和心理因素。根据地理和气候因素:寒冷地区的汽车用户更注重汽车的保暖和暖风设备,对汽车的防冻和冷启动效果以及汽车的防滑安全措施有更高的要求。湿热地区的汽车用户对空调制散热、底盘防锈、漆面保护等要求更高。
4、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34万辆,同比增长16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27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6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纯电动商用车销量1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量12万辆。
5、该市场应有充分的现实需求量,其需求水平达到了企业期望的特定市场。该市场有比较好的潜在发展前途,为企业预留了企业发展空间和获取更大利润的前景,有利于企业持续的开拓该市场。市场的竞争不甚激烈,竞争对手少,或竞争者不易打人,或活该企业在该市场的竞争中有绝对或相对的优势。
6、汽车市场细分是指汽车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购买者行为的差异,将整个市场(即所有用户)划分为若干具有一定相似特征的用户群体(即细分市场),以实施目标营销的策略和战术。换句话说,市场细分就是需求的分类,是区分不同特征的用户群体并分别进行分类的过程。
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汽车维修领域的发展滞后于设计和制造技术,这一现状已经广为人知。 现代汽车融合了大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别是微电子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导致现有的大多数维修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已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的维修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消费升级,汽车市场需求得到了拉动。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约为6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已从原来的不足10辆快速增长至180多辆,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 汽车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迫切。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技能娴熟的汽修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那些一毕业就能独立上岗的技术人才,市场缺口巨大。 行业成熟稳定,发展前景广阔。汽修行业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发展体系,提供了稳定的就业环境。
前瞻《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的营业额为880亿元,到2009年增加到2400亿元,2012年增至49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为29%。影响汽车后市场需求的两大因素是:汽车保有量和汽车产业链利润结构。
汽车后市场是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 中国现在的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用品、二手车、汽车养护与维修、报废汽车等几类,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也被列为汽车后市场行业。
行业现状: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发展空间巨大。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77%。细分市场如汽车金融、汽车租赁、二手车、汽车用品、汽车养护与维修、报废汽车回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均有所发展。
过低的行业准入门槛导致中国后市场从2015年前后就开始进入竞争白热化供求倒挂状态。横向来看,我国维保市场单店服务汽车数量的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单店平均保有客户规模过低,导致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资产效率难以提升,决定了行业整体利润率微薄。